2021-06-10
一、什么是防錯?
防錯,日文稱POKA-YOKE,英文又稱Error Proof 或 Fool Proof(防呆)。
這里為什么談到了日文?我想看到汽車行業的朋友一定聽說過豐田公司的“精益生產(LEAN)”,POKA- YOKE的概念就是日本的質量管理專家、著名的豐田生產體系創建人雴江滋生(Shingeo Shingo)的首創。
從字面上看,防錯,就是防止錯誤的發生。要想真正了解防錯,我們先來看看“錯誤”,及“錯誤”為什么會發生?
“錯誤”造成與預期的偏離,最終可能產生缺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們由于疏忽、無意識等造成的。
對于制造業來說,我們最擔心的就是產品缺陷的產生,而“人機料法環”都有可能導致缺陷。
人為的錯誤不僅存在,無法完全避免。另外,人為錯誤還會影響機、料、法、環、測等因素(畢竟事情都是人做的,沒法完全獨立),比如加錯料了。
所以“防錯”這個概念就應運而生了,其誕生的很大一部分意義就是與人(為錯誤)做斗爭(我們一般不去談設備、物料犯錯誤)。
二、人為錯誤的原因有哪些?
有人總結了錯誤發生的十大原因,這里分享給大家。它們分別是:
遺忘、理解錯誤、識別錯誤、新手錯誤、意愿錯誤、疏忽錯誤、遲鈍錯誤、缺乏標準導致的錯誤、意外錯誤、故意的錯誤。
a. 遺忘:當我們注意力不集中在某處時,會遺忘某些事情,比如小唐老師就剛剛丟了個手機
b. 理解錯誤:我們常根據以前的經驗來理解新遇到的事物,比如總覺得這周六不上班(其實是要上滴,端午節調休了嘛)
c. 識別錯誤:看得太快、看不清楚或者沒仔細看會發生錯誤
d. 新手錯誤:缺乏經驗產生的錯誤,比如老員工一般比新員工少犯錯誤
e. 意愿錯誤:特定時候決定不采納某些規則發生的錯誤,比如闖紅燈
f. 疏忽錯誤:心不在焉發生的錯誤,比如無意識的穿過街道,沒有留意到紅燈是亮著的
g. 遲鈍錯誤:判斷或者行動遲緩發生的錯誤,比如剎車踩慢了
h. 缺乏標準導致的錯誤: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i. 意外錯誤:沒有考慮到的情況發生了,導致的錯誤,比如某個檢驗設備突然故障了
j. 故意錯誤:人為的故意制造錯誤,這個性質就惡劣啦~
以上這些分類有些分散,之間也有很多重疊交叉的地方。但無非是技能、規則和知識導致的錯誤。
如果再要小唐老師總結一下,可以考慮發生這些原因的原因,那就是人的惰性。
人類其實骨子里都是愛偷懶的(希望領導不要看到這句哈),所以越簡單、越輕松、越不需要動腦筋的活,犯錯的可能性越小。
所以這也是“防錯”所要要達到的目標。
三、這些錯誤
會給生產帶來哪些后果?
剛才很多錯誤的例子都是生活中的例子,所以還是看看這些錯誤在具體生產制造過程會導致哪些后果。
不管生產什么零件,這些錯誤可能給生產帶來以下后果:
a. 漏掉某個工序
b. 作業失誤
c. 工件設置失誤
d. 缺件
e. 用錯零件
f. 工件加工錯誤
g. 誤操作
h. 調整失誤
i. 設備參數不當
j. 工裝夾具不當
如果將錯誤的原因和后果對行關聯,我們得到如下圖。
分析了原因和后果,接下來我們該著手如何去解決了。
四、防錯思路
在很長一段時間,被各大公司所采用的防止人為錯誤的主要措施是“培訓與懲罰” 。對操作人員進行大量的培訓,管理者也一直勸誡操作人員要認真、努力、有“質量意識”,當錯誤發生的時候常常采取“扣工資”,“扣獎金”的形式。
但是由于人為疏忽、忘記等所造成的失誤卻很難完全避免。所“培訓與懲罰” 相結合的防錯方式并不成功。
而新的防錯方式(POKA-YOKE),用一套設備或方法使操作員在操作時直接可以明顯發現缺陷或使操作失誤后不產生缺陷。操作員在自我檢查,失誤也會變得明白易見。
下面,我們分別來介紹一下防錯的一些常規思路,供各位朋友參考。在開始之前,小唐老師還是要強調一下防錯的幾個原則:
① 盡量不要增加操作人員的負擔,否則很難持續下去
② 成本一定要考慮,不要追求那些高大上的東西,你追求的應該是實際效果(有效性)
③ 實時反饋
防錯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來考慮:
在以上三上維度的指導下,我們得出以下五種思路。